中医“妙方”来支招
发布时间:2023-11-30 16:49:07
阅读次数:
次
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
今年肺炎支原体肺炎肆虐
不少儿童已经“中招”
出现发热、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
面对“来势汹汹”的肺炎支原体肺炎
中医“妙方”来支招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什么?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指患者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引起的小儿支气管和肺泡急性炎症,是我国5岁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会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潜伏期1~3周,从潜伏期到症状缓解均具有传染性。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是高风险人群,今年有低龄化趋势。
主要表现为持久的阵发性咳嗽、刺激性咳嗽、发热,病情严重可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等,甚至发生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婴儿症状多不典型,呼吸困难、喘憋、喘鸣音较为突出。
中医药治疗有“妙”方
从中医角度讲,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肺炎喘嗽”的范畴,其病位在肺,病机关键为肺气郁闭,主要症状表现为风、痰、热、瘀、虚。
在治疗上,中医治疗可以贯穿整个病程。治疗方法包括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
中医内治法: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选方用药。
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推拿、拔罐、艾灸、耳穴压丸、中药熏洗等中医传统疗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中医内治法
我院儿科根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以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麻杏石甘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为底方,根据辨证施治原则,联合运用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中药汤剂口服治疗。
治疗建议处方
一、急性期
(一)风热闭肺证
方剂: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物: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芦根、炙麻黄、生石膏、杏仁、甘草等。
加减:鼻塞流涕者,加蝉衣、防风;痰黄黏稠者,加枇杷叶、瓜蒌等。
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清宣止咳颗粒。
(二)痰热闭肺证
方剂: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常用药物:炙麻黄、生石膏、杏仁、甘草、葶苈子、前胡、鱼腥草、瓜蒌皮、桑白皮、半夏、红花等。
加减:痰声重浊、咳吐不利者,加苏子、浙贝母、天竺黄等;热毒重者,加蒲公英、大青叶、败酱草;胸闷胸痛、痰瘀阻络者,加赤芍、桃仁、红花、丹皮等;痰阻清窍、燥扰不宁者,加青礞石、僵蚕、钩藤、石菖蒲、郁金等;便秘腹胀者,加大黄、厚朴、枳实、炒莱菔子等。
中成药:金振口服液、复方鲜竹沥液、肺力咳合剂、小儿肺热清颗粒、小儿清肺化痰咀嚼片/泡腾片。
(三)心阳虚衰证
方剂:独参汤或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炙甘草等。
二、恢复期
(一)正虚邪恋证
方剂:竹叶石膏汤合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常用药物:淡竹叶、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玄参、生地黄、白芍、生甘草等。
加减:低热起伏者,加青蒿、鳖甲、银柴胡、白薇;咳嗽咳痰者,加炙百部、浙贝母、化橘红;盗汗者,加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等。
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
(二)肺脾两虚证
方剂: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甘草、陈皮、桑叶、菊花、桔梗等。
加减:时有咳痰不利者,加化橘红、紫苑、款冬花等;纳呆食少者,加鸡内金、焦三仙、砂仁、薏苡仁等;多汗者,加麻黄根、浮小麦等。
中成药:小儿肺咳颗粒、玉屏风颗粒、槐杞黄颗粒。
中医外治法
我院儿科在门诊和病区开展穴位贴敷、小儿推拿、中药熏洗、耳穴压丸、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针对不同病患进行辨证施治,以一儿一方的方式进行治疗,获得患儿及家长一致好评。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在传统辨病辨证下,通过药物刺激特定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激发自身经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在结合病情病程辩证,调制药物贴敷于穴位,达到解表祛风,养阴清肺、化痰止咳等作用。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辨证辨经络等方法,在特定的小儿穴位运用各种手法刺激,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的施治疗法。肺炎喘嗽一般常用主穴:清肺平肝,按揉天突、膻中、横擦肺俞、开璇玑、运内八卦等。
中药熏洗
元代医家齐德之在他的《外科精义》中提及:“夫洗法者,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疱内清也。盖汤水有药滌之功......此谓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中药熏洗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压丸
耳穴压丸,是在耳穴处进行的一种外部疗法。在耳穴处用胶布将小绿豆中药丸或王不留行籽的光滑面贴在一块胶带中央,然后对准耳穴稍加压力,进行按、捏、揉、压,使该部位产生酸、痛、胀、麻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部疗法。选用支气管、肺、交感、大肠、肾上腺等穴位,适合于支原体肺炎各种证型。
艾灸
艾灸有温阳益气、温通经脉之效,其以温达补、以温促通,通补结合。艾条灸温暖舒适,患者可接受度高。